文化 | 那些人不是奇怪,只是特别----我的性别我做主

文化 | 那些人不是奇怪,只是特别----我的性别我做主

该帐号已冻结

那些人不是奇怪,只是特别----我的性别我做主
/目目

总有那么一些人,他们心中怀揣着一些真挚的东西。他们为此不断努力,以一己之力把那些东西传播开来。一路上遇见许多艰难险阻,但因有信念,便无所畏惧。

自由译者廖爱晚和跨性别人士梁咏恩,始终坚持为社会上的性别认同出自己的一份力,关注着多元性别问题,传播跨性别知识。创办西西弗书店的可爱的人,秉持着自己的理念,用自己的方式在各个城市为人们提供文化活动场所,建立文化氛围。
关于一次文化交流会:
127日下午三点,深圳西西弗书店举办了“我的性别我做主”——《性别是条毛毛虫》新书发布会暨多元性别文化公众交流会。豆瓣上对本次活动的简介为:“有这样一本书,质疑我们最司空见惯的现象;有这样一种理念,挑战我们最习以为常的立场;有这样一种人生,跨越我们最难以想象的边疆。”小编慕名而去。

这次交流会从一个视频开始。《性别是条毛毛虫》的作者凯特·伯恩斯坦的脸几乎填满了整个显示屏,眼窝凹陷,皱纹分明,头发蓬松。她(他)说着一口语调起伏得夸张的美式口语,她(他)的神情随之夸张地变化。没有过多的自我介绍,她(他)谈起自己的经历。“我知道我不是个男人,渐渐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个女人。问题是,我们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。”凯特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惑,现在的她(他)既不想当男人,也不想当女人;既喜欢男人,也喜欢女人。很奇怪,是吗?而我们为何感到奇怪?她(他)谈到,我们要关注到“非男即女”等种种社会现象。这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,我们要关注它,放大它,并且对其产生困惑,到最后最好质疑它。

视频结束后,这本书的译者廖爱晚对此书进行简单的介绍。爱晚是一个自由译者,同时也是一个青年性别文化研究者,关注多元性别议题,在国内多所大学为青年学生讲授多元性别知识。我本以为他只是个译者,在新书发布会上推销一下书籍,但他对跨性别的了解超出我的想象范围。当他谈起变性手术有“套餐”和“单点”,共分三个阶段,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内容;如果你想要在变性后领到身份证,在各个国家,你的手术分别需要做到哪个阶段。我惊呆了,才了解到他真的是一个性别文化研究者,深入探究着性别这个初步被剖开的社会文化,并且努力地传播这些本该普及的知识。


那些人不是奇怪,只是特别。

在廖爱晚介绍后出场的嘉宾梁咏恩相比之下显得拘谨。她是一个香港人,现在是一位女人,曾经是一名男生。她用带着严重香港口音的蹩脚普通话侃侃聊起她的故事。她的故事和大多关于跨性别的书中的人物经历相差不大,多了一些更丰富、真实的心理描写。开始的我觉得乏味,并为她的国语干着急。可每当听到她回忆那些痛苦的心理时,总会回过神来。“啊,我还是喜欢女生的,好高兴,我还是有点男生的样子的。”“可是我觉得我怎么也控制不了,我想成为女生,想穿着漂漂亮亮的裙子和高跟鞋逛街。”“我太痛苦了,我信仰基督教,我想让上帝拯救我。”我意识到,这个故事不是小说里的情节,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眼前这个人身上的一切。那些痛苦不是纸上的文字,是眼前这个人的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片段。

“我为什么要把这些拿出来说?新书发布会走了全国各地。其实每一次说的时候我的心都是很痛的,这些经历真的很痛,但我还是要说。因为我想让你们知道,有我们这样一群跨性别的人。我们活得很痛苦,我们想要消除这种社会上的不公,我们在世界的角落里做着自己的努力。”梁咏恩的这段话,她那时的语调、神情,我记忆犹新。

梁咏恩的许多跨性别朋友,在做完尝试后选择掖掖藏藏地、安安静静地度过自己的余生。他们纷纷劝阻咏恩,因为社会上有太多眼光、太多舆论,怕她承受不住。“每当我想起那些轻生的跨性别朋友们,我都会很难过,感到非常惋惜。”她决定站出来,社会不认同她,她便自己认同自己,争取社会不仅仅对她,也是对所有跨性别的人的认同。“我就是跨性别同性恋,怎么了吗。”

叙述完梁咏恩的故事,活动进行到自由提问环节,现场气氛颇为活跃。有些人问起同性恋,有些人关注到她是一位基督教徒,有些人也对跨性别在法律上的认同提出理性的疑问。

社会性别文化实则涵盖性别规范、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。小编对这方面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,就不高谈论阔这些概念了。社会是个神奇的东西。每一个我们组成了社会,但社会不仅仅是每一个我们。我们可以喜欢很多种颜色,可以喜爱很多种食物,但我们却被“规定”要去喜欢异性,必须要认同自己生下来的性别。对同性产生更多的好感,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怀疑,这些本该正常的事情变得很可怕,它们带着刺,让人不敢触碰。我想起《盛夏光年》这部影片里的两个男主人公,他们从自身便无法接受自己的性倾向,常常为此感到害怕与不安。这又不得不提及片名的定义:行星和恒星在盛夏的时候距离最近,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要用光年来计算。其实是形容电影的两个男主人公。大多的跨性别同志生活在社会的灰色地带中,压抑而痛苦。东野圭吾《单恋》里的那些跨性别的人,为了生存下去,不惜交换户籍,甚至与父母断绝关系。书中有句话:“其实这世上很多东西并不是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那样绝对,而是像一个麦比乌斯环,正面与反面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。”性别亦然。

人类历史已经走过这么长的岁月,时至今日这个问题才被挖掘出来,但性别认同障碍并不仅存在于今日。(“障碍”一词有些不妥当,但毫无歧视之意。)过去的他们要如何在这世上存活下来?自己的灵魂本不该装在这一生理结构里,为何天理不容?每当念及跨性别的人的种种心理时,总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悲哀之情涌上心头。

廖爱晚和梁咏恩是勇敢的,在许多跨性别同伴的眼里,他们甚至是伟大的。他们传播跨性别知识的一路上遇到的困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,但他们坚持下来了,并决定坚持下去。他们心中的信念简单而真挚。让更多、更多的人了解这么一个群体,关注到社会性别文化。


关于西西弗书店:
这次文化交流会举办于深圳西西弗书店。深圳的西西弗书店开启于今年九月,坐落在罗湖区东门1234space商场5,与矢量咖啡混为一体。这书店挺有书店的感觉,琳琅满目的书籍,安逸的灯光,咖啡的香氛因子隐隐地存在于空气中。比起熙熙攘攘的大书城,这间书店多了不少情调。
1993年,贵州老城遵义,几个抱着文化精神理想的爱书人,西西弗书社悄然成立。这便是西西弗书店的缘起。西西弗的名称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受永世惩罚的西西弗斯,他每天周而复始地将大石推向山顶,书店取了西西弗斯自由选择并永恒向上推动的寓意。20年来,西西弗一直秉持“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”的理念,致力成为一个文化理想的主张者和行动者。“背包太沉,存吧;站着太累,坐吧;买了太贵,抄吧;您有意见,提吧”,简单的几句话,是西西弗持守至今的服务准则。

现在的都市人很操劳。操劳一份收入,操劳小孩的学位,操劳日益上涨的物价还有根本停不下来的房价。各种社交平台逐个红火起来,每天的信息量巨大却几乎都以碎片的方式被汲取。潮流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。还有多少人静静地捧着一本纸质书,细细阅读呢。还有多少人会去重温五六十年代的电影,看那些风华绝代的人呢。都市发展得越来越像文化沙漠,干渴的人们需要雨,需要绿洲。

西西弗书店又不仅仅是一个书店。它不定期地举行一些文化活动,例如读书观影交流会和前面所提及的新书签售会。在纷扰的城市中,西西弗坚持成立实体书店,推广纸质阅读,为那些对文艺尚有眷恋的人们提供文化场所,并力图建立起文化氛围,感染这座城市的人。


后记:

活动过程中,西西弗的工作人员常保持着微笑,他们的服务也让人感到舒心。文化交流会结束后,小编试图对廖爱晚和梁咏恩进行单独的采访,新书签售的环节挡住了小编的脚步。小编也一直试图联络西西弗书店的创办者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,最终愿望落空。但愿本文不失偏颇,也祝愿他们在其传播的道路上,收获更多的聆听与理解。

图片皆来源于网络)